【国内资讯】: 2017年能源行业发生了哪些大事件?
时间:2018-01-09 来源:生意社 点击:13211次
在此回顾一下2017国内外能源行业发生了哪些大事件?
一月
1、2017年1月1日起93号、97号汽油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为响应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发布的《关于全国全面供应符合第五阶段国家强制性标准车用油品的公告》,从2017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供应国V标准车用汽油和柴油,停止国内销售低于国V标准的车用汽油、车用柴油。这也意味着,此前国IV标准的90号、93号和97号汽油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89号、92号、95号和98号国V标准汽油。据了解,相比于国IV,国V标准最大的变化是“三降、两调、一增加”,即降低了硫含量、锰含量、烯烃含量的指标限值。
二月
2、孟加拉国政府出台首部液化石油气政策
2月16日,孟加拉电力、能源及矿产资源部近日颁布该国首部液化石油气(LPG)政策《液化石油气运营许可政策2017》。该政策规定,经许可的运营商可以生产、储备、供应、运输、进出口LPG,可建设LPG终端、加气站、燃气转换站、罐装站等,并规定了相关条件。此前孟政府曾向一些私人企业颁发LPG许可,但范围仅限于建设LPG储存、罐装站,新政策下的许可范围扩展至各类业务。已在孟从事LPG经营的企业须于六个月内申请许可。1月孟就在蒙哥拉港建设年产10万吨的LPG进口终端进行国际招标。
3、中国全面暂停进口朝鲜煤
2017年2月18日为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2321号决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商务部、海关总署2016年第81号公告,本年度暂停进口朝鲜原产煤炭(包括海关已接受申报但尚未办理放行手续的煤炭)。自2017年2月19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17年12月31日。
4、“一带一路”再下一城,中国油企挺进阿联酋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纵深推进,中国油企不断加快布局海外步伐,今年上半年以来也有了大的进展。中石油和中国华信在2月底,获得阿联酋阿布扎比陆上最大的油气区块40年开发权益,这是中国油企首次参与投资阿布扎比陆上油气区块股权权益。中石油与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签署阿布扎比陆上作业公司(ADCO)陆上油田开发项目8%的权益,中石油同时获得项目联合作业公司阿布扎比ADCO 8%的股份。中国华信获得阿布扎比陆上租让合同区块4%权益,获得年度份额油将超过320万吨,加上之前达成的长期原油供应计划,其每年可为中国市场稳定提供1320万吨以上的优质原油,相当于全国10天左右的原油消费量。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油企进一步深入上游资源,在获取稳定供应的同时还争取到了部分话语权,中国油企将获得来自阿布扎比稳定的原油供应。
三月
5、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累计供气突破100亿方
3月21日,中国石化新闻办宣布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累计供气突破100亿方。目前,涪陵页岩气田日销售页岩气达1600万方,相当于3200万户居民每日用气需求。涪陵页岩气田已建成年产能70亿方,预计今年将达100亿方。这标志着我国页岩气已加速迈进大规模商业化发展阶段,对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6、环保部印发《高污染燃料目录》
环保部印发《高污染燃料目录》,将城市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高污禁燃区内禁止燃用的燃料按照管控严格程度组合分为三类,但仅规定煤炭及其制品、油类等生产和生活使用的常规燃料,辅助性燃料不属于目录管控范围。对于生物质成型燃料,则在最严格管控要求下对燃用方式进行规范。
对于石油焦、油页岩、原油、重油、渣油、煤焦油,由于其直接燃烧后对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目录中的Ⅰ类、Ⅱ类和类均将其纳入管控范围。对于煤炭及其制品,《目录》考虑到目前我国城市能源消耗仍然以煤炭为主,将煤炭及其制品划分为严格程度不同的三类进行管控。
四月
7、“两桶油”发起价格战,广度和深度为20年之最
4月底,中石化数十年雷打不动的加油站牌价在山东、河南、浙江以及广东出现了较大面积的松动,折扣率接近20%。随后,中石油加油站也加入了降价大军,在局部地方与民营加油站打响了价格战。5月以来,这场由“两桶油”发起的国营与民营油站间的价格战进行的更加激烈,热度至今没能褪去,被称为20年来广度、深度最大的一次价格战。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本次两桶油主动发起“价格战”是为了争市场、销库存,同时认为,本次价格战将是我国成品油定价市场化的一次试水。
五月
8、OPEC再次达成减产协议,油市不买账
5月25日,第172届OPEC会议在维也纳召开,OPEC成员国与非OPEC产油国再次达成一致,同意延长减产9个月至2018年3月,依然维持180万桶/日的减产水平,没有新的非OPEC产油国加入减产协议。此次延长减产的力度和时间均不及市场预期,油价不升反降,但从长远看,减产对油市的实质性影响,还要由各方落实协议的实际情况而定。
9、国务院印发油气改革指导意见,改革从打破垄断开始
在经历了三年零四个月的酝酿、多方力量博弈及各种预测后。5月21日,国家发布油气体制改革《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质改革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将完善并有序放开油气勘查开采体质,鼓励具备条件的油气企业发展股权多元化和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等。业内人士指出,《意见》突出了问题导向,对油气行业的中下游改革均明确了市场化方向,将有利于释放竞争性环节市场活力。
10、世界性突破:中国南海可燃冰试采成功
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8天的稳定产气,最高产量3.5万立方米/天,平均日产超1.6万立方米,累计产气超12万立方米,圆满完成了预定目标,实现了我国可燃冰开发的历史性突破。据测算,中国的可燃冰资源储量巨大,约800亿吨油当量,相当于沙特目前可探明石油储量的1.25倍以上。截止6月21日,可燃冰已连续试采6周,这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对促进我国能源安全保障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六月
11、可替代石油能源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6月19日,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宣布其在“转基因藻类生物制油技术”上取得历史性突破,这是传统石油公司为应对未来能源趋势变化所做出的巨大战略布局。这一新型能源,未来对石油可形成替代性作用。从2009年开始,埃克森美孚投资6000万,与合成基因组公司联合研究藻类生物制油。虽然这一生物制油技术,离完全商业化应用还需要数年时间,但这却是美国能源部眼中“最有可能替代石油的能源之一”。
12、卡塔尔断交发酵,中东油气前途未卜
6月5日,沙特突然宣布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随后巴林、埃及、阿联酋、也门、利比亚、马尔代夫和毛里求斯纷纷宣布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指责卡塔尔支持恐怖主义、破坏地区安全局势。6月23日,沙特等四国向卡塔尔递交了13点要求清单作为解决断交危机的条件,并称如不能全面满足要求,卡塔尔将面临更严重制裁。卡塔尔却拒绝接受这些要求,但愿意在合适的原则与条件下举行进一步对话。目前来看,卡塔尔原油产量和减产份额有限,对原油市场并未产生大幅影响。巨大的天然气出口量和充足的主权财富基金为卡塔尔增加了应对断交危机的底气。另有伊朗、土耳其、伊拉克等国的力挺。如今,卡塔尔断交风波持续,中东局势陷入窘境,媒体各抒己见,此次断交风波结果,或将决定未来几十年中东的新秩序,对于中东经济支柱的油气业更是抹上了一团乌云。
七月
13、中国连续16年成为世界上增幅最大的能源市场
7月5日,已连续编制66年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7年)》(中文版)在北京发布。年鉴指出,2016年,全球的能源需求仅增长1%,连续第三年保持疲软态势,与去年持平。约为过去十年平均增长率的一半。能源需求约一半的增长量来自中国和印度。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23%,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27%。另外,中国连续第16年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能源市场,但增幅有所下滑。
14、液化石油气税率下调
2017年7月1日起,将增值税税率由四档减至17%、11%和6%三档,取消13%这一档税率;将农产品、天然气等增值税税率从13%降至11%。2017年5月3日财政部发布正式公告,液化石油气包含于此次增值税调整范围。中国国内液化石油气增值税率较长时间以来持续执行13%税率进行征收,财政部公告发布之后,液化石油气取消13%增值税并入11%档位最终确定。
八月
15、焦炭企业销售火爆频现“车等煤”现象
2017年8月,由于上下游利好支撑,焦炭价格仍未触顶。同时,山西煤矿停产导致供应减少,煤矿销售火爆“车等煤”现象频现。此外,炼焦煤价格持续上涨还在于钢厂利润颇丰,钢价已经创下近五年来新高,煤焦钢产业链各环节提价已然启动。
十一月
16、2018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确定
2018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为14242万吨,同比上涨近5500万吨或62%,伴随着非国营炼厂原油进口允许数量大幅增加,未来仍陆续有零星中国地方炼厂获批进口原油使用权,民营炼厂原油双权将趋于平衡。由于2017年5月5日进口原油使用申请大门关闭,加上目前山东多数地方炼厂均获批原油进口“双权”政策红利,后期预计进口原油使用配额增量有限,不过中国地方炼厂原油使用油额度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地方炼厂生产所需,目前山东地炼一次原油加工比例提升至97%左右,炼油原料结构全面升级。
十二月
17、《关于建立健全煤炭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
2017年11月28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进一步健全国家储备制度和建立推动煤炭行业长期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工作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研究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煤炭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煤炭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制度考核办法(试行)》。